昆明2025年11月11日 /广东会/ -- 正值国际肺癌关注月,致未来的自己——"肺癌关注月"主题活动在昆明温情揭幕。本次活动以患者故事播映、专家讲述、圆桌讨论等形式,依托真实故事与专业声音,向公众展现肺癌患者在家人与医生的支持下的坚韧与勇敢,以及医者的温情与专业支持。同时,通过科普宣传,进一步提升公众对肺癌疾病知识的科学认知。
肺癌,作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种,每年都给无数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据国家癌症中心预计数据,2022年我国新发肺癌高达106.06万例,死亡73.3万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之首1。近年来得益于国内医疗的发展进步,我国肺癌五年生存率已取得了从过去的16.1%提升至19.7%的增长2。
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教授表示:"肺癌的综合治疗手段,从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中医治疗,到近年来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已取得了长足进步。立足当下,我们仍需继续推动治疗革新,完善肺癌全病程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实现"健康中国2030"中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6%的目标迈进3。"
随着科学进步,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逐渐延长,医学的关注也从"如何活得更久"延伸到"如何活得更好"。在这一过程中,患者的心理支持与生活质量,以及公众对肺癌科学认知的提升,正成为医疗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方向。
"通过科普提升公众的认知同样重要。" 南京大学医学院金陵医院宋勇教授表示,"我们希望全社会能看到肺癌防治领域正在持续进步,并积极响应肺癌早筛早诊号召,科学防癌,用知识与行动,拥抱健康生活,共同朝着将肺癌转变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病这一目标前行。"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特需医疗部主任医师惠周光教授提到:"要实现更长更好的生存,除了规范的医疗干预,患者自身的心态调节与积极配合同样关键。我们建议患者在治疗中同时关注身体与内心的健康,通过适度运动、情绪疏导等方式积极应对疾病,保持对生活的坚持与热爱。"
在本次活动中,《致未来的自己》患者故事视频首次线下播映,该片记录了肺癌晚期患者王叔(化名)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团队的治疗下,及家属的悉心陪伴下,六年来积极抗癌,并怀揣希望走向更远未来的故事。同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李子明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田攀文教授也在现场分享了自己与患者的真实故事,传递了与患者彼此鼓励共渡难关、共绘未来的坚定力量。
致未来的自己——"肺癌关注月"主题活动通过医学与人文的交融,以书信寄未来的互动形式将专业的肺癌防治知识转化为温暖的情感对话,让生命的韧性在笔墨间生长,让希望在书信中延续。希望藉由此活动,在肺癌关注月之际,进一步提升公众对肺癌的了解,加强早筛、早诊、早治的意识,并呼吁大众给予肺癌患者更多关爱与支持。
本次活动由默沙东中国主办。
参考文献: 1. 郑荣寿等. 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 中华肿瘤杂志.2024;46(3):221-231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早期肺癌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3;46(1):1-18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11/content_6915380.htm |